智慧养老新发展:“AI+养老 ”新模式
发布于:2024-06-04

当前,人工智能(AI)加速发展,“AI+养老”正在成为新的风口。依托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脸识别等技术,各类智能适老化产品纷纷涌现,助力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质生活“AI+养老”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?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?


目前,数字技术适老化大多是在原版软件上进行改造,较少研发专门适配老年人群的应用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平台适老化问题。为此,不少用户呼吁,数字技术适老化,不能仅停留在“改造”上,应该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“适老”。人工智能的发展,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。在AI技术支持下,养老设备的针对性、交互性、智能性大大增强,养老服务的便捷性、精准度也明显提升。


在AI技术助力下,“智慧养老”领域新产品不断上架:一键通呼叫、智能烟感器等设备,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、预警自动化服务;护理机器人、家务机器人等前沿产品加速落地;智能升降沙发、防走失定位鞋、气囊防摔衣等全方位呵护老年人生活……


“随着适老化工作加快推进,智能化、数字化新技术催生的‘智慧养老’模式,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、安全、舒适的产品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。


“以前,不管需要哪种服务,都得自己主动操作,现在,家里的智能设备会把我们的需求‘想’在前面,提供‘预见式’服务。”65岁的北京市民王云波这样介绍他的“智慧生活”,“家里智能电视一开,界面就自动推送我喜欢的频道和节目;手腕上的智能手环,每天主动提醒血压、心率情况,还按时提醒吃药。出门搭公交,一到站点,手机就能识别定位,自动弹出虚拟公交卡的二维码……”


近年来,“AI+养老”技术创新越来越多,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。这与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密不可分。去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个部门印发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,专门提出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,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强调,强化老年用品创新,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,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、家庭服务机器人,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。


目前,“AI+养老”还没有达到完全替代人工的水平,许多发展模式正在探索之中。“现阶段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、护理、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,老年人多元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的需求,还未得到完全满足,这其中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。” 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说。

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已达5万亿元。专家预测,未来10年,AI技术将加速渗透到养老领域,重点在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、机器人等方面发力,同时融合5G、深度学习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,实现高精度服务、智能人机交互、安全可信运维等目标。届时,养老产业将更加人性化。


“顺应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品质化发展趋势,中国银发经济各领域的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,成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。”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王皓田说。


信息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

智慧养老新发展:“AI+养老 ”新模式
发布于:2024-06-04

咨询留言

请输入验证码!
提交成功!
验证码错误!请重新输入!